产业观察|多家银行扎堆“补血” 今年发债已超5000亿

2023-04-19 03:49:46 来源:读创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谢惠茜

近日,多家银行扎堆“补血”。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天津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相继发布公告称,已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规模不等的二级资本债。另有Choice数据显示,今年迄今为止,商业银行发债总量已超过5000亿元。

国有大行依然是发债主力


(资料图片)

发行债券是商业银行外源性资本补充的主要渠道之一。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14日,今年商业银行发债总量达到5246亿元。其中,商业银行普通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分别发行2680亿元、2476亿元、90亿元,小微债、绿色债、三农债等品种皆在其中。

具体来看,国有大行依旧是发债主力。今年以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合计发行2050亿元,均为二级资本债,占比高达79.9%。

按期限来看,上述4家国有大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均分为两个品种:一是“5年+5年”的固定利率债券,可在第5年末赎回;二是“10年+5年”的固定利率债券,可在第10年末赎回。整体来看,国有大行更偏爱发行“5年+5年”品种,如工商银行4月12日发行的550亿元二级资本债中,“5年+5年”的规模达350亿元。除了发行20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以外,建设银行今年还发行1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

对此,农业银行行长付万军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该行通过发行700亿元二级资本债,进一步增强了资本实力。下一步将科学统筹资本规划,高质高效配置资本,适时适度进行外源资本的补充来保持资本充足率的合理稳健。

在近期邮储银行业绩说明会上,其行长刘建军对近期中国移动入股成为第二大股东一事进行了回应。他表示,本次定增最直接的是提升邮储银行信贷投放能力,进而提升邮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风险抵补能力。据测算,450亿元资金到位后,可以提升邮储一级资本充足率0.62个百分点,对邮储银行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能量补给。

国有大行对于资本补充的重视可见一斑。

中小银行专项债4月迎来发行小高峰

相较于国有大行,中小银行对于“补血”的需求则更为迫切,同时融资成本也更高。

目前来看,中小银行也普遍采用二级资本债、永续债两种方式补充资本,其中二级资本债期限多为“5年+5年”,永续债多为“5年+N年”,两类债券均在第5年末设有赎回权。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银行“二永债”发债成本普遍较高,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发行“二永债”的15家城商行、农商行的票面利率均介于4.4%至6%,而国有大行则均低于或等于3.6%。

除此之外,4月以来,中小银行专项债迎来发行小高峰,广西、辽宁、黑龙江、宁夏等陆续发行专项债,用于区域内城农商行与农合机构的资本补充。

发行专项债支持中小银行于2020年首次推出,被业内视为一次财政与金融政策的有机联动。2020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在具体额度安排上,人民银行在《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披露:2020年至2022年新增55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相对有限,资本补充压力相对较大,地方专项债已成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来源。而今年以来,专项债发行规模增加,节奏明显加快,增加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力度或将加大。

惠誉博华发布的《2023年银行业分析与展望》报告也指出,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高于其他类型银行,且差距还在持续增大。股份制银行和城商银行整体平稳,农商银行有所下降。在经济复苏预期下,顺周期行业回暖将促进2023年商业银行整体资产质量改善。银行业资本仍将保持稳定,不同类型银行分化趋势延续。

审读:谭录岗

关键词:

推荐内容